笔墨狂情:王铎与晚明书法艺术

admin 2025年07月25日 7次浏览

笔墨狂情:王铎与晚明书法艺术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美)张以国;

内容简介:


序:新书法美学的宣言
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相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

图1 王铎《唐诗卷》局部 1646年作 手卷 纸本27.9厘米×756.9厘米[1] 上海博物馆藏

清顺治三年(1646)三月十五日,王铎(1592—1652)在北京创作了一件以杜甫诗为主的草书唐诗手卷。在卷尾处,他题了以上的跋文(图1)。[2]作为研究王铎的焦点,这个题跋涉及早期中国书法的两个主要趋势,即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和张旭(约685—约759)的两条线路,为我们研究王铎对两者的综合汲取,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王铎曾是南明弘光帝的“次辅”,后来在南京打开城门投降了清朝。无疑,这成为他政治生涯中无法抹去的污点。创作《唐诗卷》的时候,他刚刚搬到北京不久,再度为官,只不过这一次,所效奉的是招降他的清朝。此前两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这不仅标志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也给王铎留下了苦恼的选择:是效忠逝去的明王朝,还是服从新的清朝统治者?当时,王铎最亲密的两个朋友倪元璐(1594—1644)和黄道周(1585—1646)都步了明皇的后尘——倪元璐选择了悬梁自尽,而黄道周在抗清的斗争中被俘,宁死不屈,被清军杀害。这种牺牲精神,历来体现着人们推崇的传统美德——忠、孝、节、义。相反,王铎却选择了屈服投降、背叛大明,做了“贰臣”,依照传统伦理,他应当受到谴责。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王铎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巅峰。对这一点,他颇为自得。尽管略带讽刺的是,他在政治上收获的却是落魄与屈辱。

图2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手卷 五色笺 纸本 29.1厘米×195.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3 怀素《自叙帖》局部 手卷 纸本 28.3厘米×77

目录预览:

​ 笔墨狂情:王铎与晚明书法艺术
版权信息
序:新书法美学的宣言
第一章 正统的重建:王羲之的方式
第二章 野道的汲取:张旭、怀素的书风
第三章 矛盾化解:自家风范的建立
第四章 《唐诗卷》中王铎悲郁内心的宣泄
第五章 王铎与董其昌的风格对立
第六章 王铎与晚明书法艺术中的豪放一派
第七章 王铎的理论与晚明的文艺思潮
参考书目
致谢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