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之夜
;
副标题:无;
作者: 奥尔罕·帕慕克;
内容简介:
序言
这既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以小说形式书写的历史。这个故事不但讲述了“东地中海明珠”明格尔岛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六个月,而且还融入了我最痴迷的一段土耳其历史。
当我查阅有关1901年大瘟疫时期明格尔岛上种种事件的史料之时,我发现历史学的描述并不足以让人理解在这段短暂而颇具戏剧性的岁月里,主人公们何以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策。考虑到以小说的形式讲述或许有助于理解这段历史,我尝试着把二者结合起来。
但是请读者们千万不要认为我创作的初衷来自这些复杂的文本谜团。我早前获得了一些珍贵的信件,信件里丰富的内容让我萌发了讲故事的想法。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三任苏丹穆拉德五世的三女儿帕克泽公主在1901年到1913年间给她的姐姐哈蒂杰公主写了一百一十三封信,出版社希望请我给这些信件做注,然后结集出版。因此,读者们要读的这本书最初其实只是编注者为书信集作的“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序也越写越久,最后就变成了你手中的这本书。首先,我必须承认,帕克泽公主的写作风格和机智让我着迷。这位迷人又高度敏感的公主有一种讲故事的热情,对细节的洞察,和只有极少数历史学家与小说家才可以媲美的描写天赋。多年来,我翻阅了英语和法语档案馆里收录的奥斯曼帝国港口城市的驻外使节的报告,并根据这些报告撰写了博士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论着。然而,没有哪一位驻外使节的笔下对霍乱或者瘟疫期间发生的同一桩事件能有如此深入、如此精彩的描述,也没有哪一位驻外使节能够描绘出奥斯曼帝国港口城市空气的味道、街道与集市的斑斓、海鸥的鸣叫、马车的车轮声。也许是帕克泽公主对人、对物、对事件精准的拿捏以及无比生动的描述让我打定主意把原计划的“序”扩充成一本小说吧。
我在读信的时候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帕克泽公主像我一样,是‘女性’,所以在描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要比历史学家和驻外使节多姿多彩、更‘精确详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瘟疫肆虐的那段日子里,
目录预览:
瘟疫之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新作!灾难来了,我们将如何度过?帕慕克继《我的名字叫红》之后又一部悬疑史诗,构思四十年,呈现奥斯曼帝国晚期社会全景】
版权页
目录
序言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