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中的希特勒:第三帝国与偏执想象

admin 2025年08月14日 27次浏览

阴谋论中的希特勒:第三帝国与偏执想象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英]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

内容简介:

前言

有人认为历史上不会有偶然发生的事,历史事件并非其所呈现的表象,所有的事情都是幕后操纵一切的恶毒之人的秘密阴谋,这种看法和历史本身一样古老。但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兴起、报社编辑和图书出版商这样的传统舆论守护者日渐式微、对不确定事实的大肆传播,以及有悖常理的“选择性真相”的误导,阴谋论在21世纪似乎愈发流行且广为传播。[1]

多年前,美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在其着名文章《美国政治中的偏执风格》中,关注了阴谋论问题,该文最初发表于1964年11月的《哈珀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霍夫施塔特很清楚,他并不认为阴谋论者是临床诊断的精神错乱者。相反,他写道:“我称其为偏执,仅仅是因为没有其他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眼中那种狂热的夸大、疑神疑鬼与阴谋诡计。”当然,他指出,这没什么新鲜的:18世纪时对共济会(Freemasons)和光明会(Illuminati)这样的组织的描述,也给人留下了类似的印象。不过它在20世纪卷土重来,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麦卡锡主义为代表。参议员麦卡锡扭曲地认为,美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共产主义分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偏执,他臆想出一个暗中操纵一切、破坏社会与政治秩序的恶毒敌人。霍夫施塔特继续指出:

与我们其他人不同的是,这一敌人不会迷失于恢宏历史机制的大网中,沦为自身过往、欲望及局限的受害者。他决心,实际上他创造了历史机制,抑或用一种邪恶的方式,让历史偏离正常轨道。他制造各种危机,导致银行挤兑,造成经济萧条,招致灾难,之后享受他一手造成的苦难,并从中获利。对历史偏执式的解释明显充满个人主观色彩:重大事件不是历史长河的一部分,而是个人意志的产物。

霍夫施塔特指出,带有偏执色彩的文字展示出令人吃惊的高度迂腐与伪学术。“偏执类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之一,”他写道,“就是其所臆

目录预览:

​ 阴谋论中的希特勒:第三帝国与偏执想象【第三帝国三部曲作者、剑桥大学钦定讲座教授理查德•埃文斯力作】 (甲骨文)
前折页
文前辅文
书名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议定书》真的是对“纳粹种族灭绝的授权”吗?
第二章 德军在1918年被“背后捅刀”了吗?
第三章 谁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第四章 鲁道夫·赫斯为何驾机飞往英国?
第五章 希特勒逃离地堡了吗?
结语
致谢
插图目录与图片出处
索引
版权页
后折页
封底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