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耻辱:珍珠港事件后的六个月

admin 2025年08月23日 20次浏览

不是耻辱:珍珠港事件后的六个月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约翰·托兰;

内容简介:


序章 迅雷不及掩耳
1941年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 C
ordel H
ull)
[1]

向日本发出一份措辞强硬的照会。12月6日,华盛顿当局等待着东京方面的回复。根据回复的情况,美利坚合众国与日本很可能迎来两种结局——或是维持岌岌可危的和平,或是遽然爆发战争。
位于马萨诸塞大道的日本驻美大使馆处于极度紧张的氛围,因为外务大臣东乡茂德
[2]

刚刚传来三条指令:
1.针对美方11月26日发出的提案,政府经过慎重商酌,最终拟出一份对美备忘录,现附于另行的902 B号电报。
2.备忘录篇幅甚长,将分为14个部分发送,预计你方或在明日接收完毕。如今实为千钧一发之际,备忘录接收完毕后,请暂时秘而不宣。
3.至于此份备忘录何时提交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另有电报通知。等待通知电报时,请完善文书工作,做好万全准备,以便在指示下达之际立即向美方提交备忘录。
此一攸关国家兴亡之日的到来,早在1940年的夏末便埋下了伏笔。那时德国不费吹灰之力便攻下比利时、荷兰与法国,征服英格兰似也指日可待;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在战争之中难以抽身。世界列强之中,唯有美国与苏联尚保持着和平局面。
美国国内的意见分为两派。以富兰克林·D
.罗斯福( Fr
anklin D
. R
oosevelt)总统为首的干涉主义派坚信,只有帮助各民主国家击败侵略者,才能保障美国的未来,实现长治久安。总统的意见为两大群体所支撑:一是“不列颠包裹”
[3]

组织;二是少数族裔——他们的欧洲亲属落在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魔爪之中。
反战团体的规模更为庞大,聚集着各种各样的组织与群体:以查尔斯·林德伯格( C
harles L
indbergh)为代表的“美国优先”
[4]

组织,参议员博拉( B
orah)
[5]

,德裔美国人族群,由美国共产党及工党主导的“美

目录预览:

​ 不是耻辱:珍珠港事件后的六个月(写太平洋战争历史的“鼻祖之书”,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还原美日太平洋大战的典范之作,真实再现奠定太平洋海上霸权的180天,《科克斯书评》《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赞誉推荐)
版权信息
插图
序章 迅雷不及掩耳
第一部分 征服的时刻表
第一章 攀登新高山
第二章 虎……虎……虎……
第三章 “克拉克上空发现敌机”
第四章 故此,目标唯有击沉敌舰
第五章 那船太漂亮了
第二部分 崩溃的防御
第六章 殊死对峙
第七章 威克岛末路
第八章 恐慌
第九章 黑色圣诞节
第三部分 巴丹之战
第十章 通往巴丹之路
第十一章 阿布坎之战
第十二章 退却
第十三章 海角与孤地
第四部分 两个帝国的灭亡
第十四章 不设防之岛
第十五章 “荷兰将士钢浇铁铸”
第十六章 爪哇海战役
第十七章 愿于美好时光,你我再会
第五部分 巴丹困兽
第十八章 “……我还会回来”
第十九章 圣周五攻势
第二十章 宁可死上一千回
第二十一章 死亡行军
第六部分 从屈辱到胜利
第二十二章 “问心无愧”
第二十三章 奇妙的降伏
四章 “勇敢冲刺,坚决攻击”
第二十五章 局势逆转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