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神话的意象与真实:德国人民眼中的元首
;
副标题:无;
作者: 伊恩·克蕭;
内容简介:
希特勒如何被德国人民追随崇拜,
是他的性格?是个人魅力?还是「人设」效果?
德国人民又为何着迷追随希特勒,
是众志成城?是乱世救主?还是「民族」意识?
很多人对希特勒的印象都停留在——他是犹太人大屠杀、冷血残酷的纳粹党领袖。但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对战败后颓丧的德国所做的社会调查结果却显示,即使在战争后仍有不少青年欣赏希特勒,甚至有不少人抱持反犹心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将时间回溯到1920到1940年,希特勒从原先仅是啤酒馆外煽动滋事的外地人,转变成德国人民一直在等待的英雄领袖,更认为他是唯一能带领战败德国重新走向繁荣昌盛、并代表民族共同体的理想「元首」。原先对他怀有敌意的那群人是如何转向支持希特勒?希特勒是如何在那段时间内集结、整合分歧的民意,最后成为巩固他在德国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作者透过展示「希特勒神话」形成到衰败的过程,读者将一窥独裁政治的运作,以及马克斯.韦伯所谈「魅力型领袖」下个人崇拜的力量,其中「元首神话」如何发挥重要的整合作用?更提供稳固的民意基础,从而让希特勒扩大统治的合法性。本书也揭示现今右翼民粹力量的崛起并非偶然,而崛起的背后将会让世界各国遭遇怎样的挑战?以及反思政治如何在没有批判意识与怀疑之下成为无限扩张、牺牲人民和民主的利器。
目录预览:
希特勒神话的意象与真实:德国人民眼中的元首
导读二十世纪德国独裁者的原型:「希特勒神话」的诞生与衰亡
历史的误用与史家的作用
还原第三帝国复杂的内理
希特勒神话的兴衰
唯有守护民主,才能戳破神话
新版序言
导言
一九二○至一九四○年:「希特勒神话」成形
未来帝国的元 代的希特勒形象
「民族的象征」:希特勒的政治宣传形象,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