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admin 2025年09月08日 26次浏览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詹姆斯·D.沃森;

内容简介:

DNA之父

詹姆斯·D.沃森192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孩提时的沃森聪明好学,他着名的口头禅是“为什么”,而且简单的回答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年幼时沃森最喜欢阅读《世界年鉴》,通过阅读,他积累了大量知识。在一次广播节目比赛中,沃森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获得了“天才儿童”的称号,并赢得100美元奖金。后来,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双筒望远镜,专门用它来观察鸟类。这也是沃森和父亲的共同爱好。

由于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沃森15岁时就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他最开始的兴趣是研究鸟类。在大学高年级时,沃森阅读了薛定谔的名作《生命是什么》,由此被含有生命奥秘的基因和染色体深深吸引。于是,他改拜专注于研究噬菌体遗传的萨尔瓦多·卢里亚(Salvador Luria)为师,开始学习生物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1950年,在完成博士学业后,沃森来到了欧洲。他先是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工作,后又加入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正是在那里,沃森了解到,DNA是揭开生物奥秘的关键。他下决心一定要破解DNA结构这一未解之谜。正是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沃森遇见了与其有着相同志向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并与克里克展开合作。尽管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沃森和克里克对DNA结构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在论文《DNA双螺旋结构》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他们仅仅用了约900个单词和1张图就明晰地阐述了这一重大发现。1962年,沃森、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于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詹姆斯·D.沃森获得了分子生物学的奠基者地位,被人们称为“DNA之父”。

“人类基因组计划”推动者

1984年

目录预览:

​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献词
作者简介
赞誉
推荐序一 亦师亦友的詹姆斯·D.沃森先生
推荐序二 生命的终极奥义
推荐序三 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事件
中文版序 致中国读者的一封信
插图注释本前言
初版前言
楔子
01 我的好搭档克里克
02 DNA是什么
03 拜师卡尔卡
04 初识威尔金斯
05 转投剑桥
06 费尽周折的转学
07 与克里克的第一次相见
08 克里克与布拉格爵士的恩怨
09 理论与模型
10 富兰克林向左,威尔金斯向右
11 牛津之行
12 不成功的“三螺旋模型”
13 出师不利
14 卧薪尝胆
15 奖学金之忧
16 我的第一张X射线衍射照片
17 “DNA结构不是螺旋状的”
18 查加夫定律
19 群英会巴黎
20 抢发论文
21 鲍林来信了
22 鲍林的“三螺旋”论文
23 第51号照片
24 开始制作双螺旋模型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