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民主
;
副标题:无;
作者: 伯纳德•克里克;
内容简介:
序言
俞可平
我常常说:在现当代社会政治理论中,争议最大而又无法绕过的概念,大概要数“民主”
[1]
。伯纳德·克里克比我走得更远,他在《民主》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民主”(democracy)一词有许多含义,它不仅是一个“本质上有争议的概念”,而且还是一个“最混乱不堪的词”。尽管大家都在争相谈论民主,但对究竟什么是民主,如何评价民主,学者和政治家之间的观点不仅莫衷一是,而且常常针锋相对。在克里克看来,这是因为民主这个概念,“本身就承载着不同的社会、道德和政治内容”。
无论是喜欢民主、崇拜民主,还是怀疑民主、拒斥民主,人类的政治生活却又躲不开民主。用克里克的话来说就是,“无论如何,至少在今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近代以后,民主已经从一种少数政体变成多数政体,从原先的异常政体成为现在的常规政体,从源于西方的政治制度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从现实的政治生活变成了理想的政治价值。在当代世界,民主是政治合法性(legitimacy)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国家都声称自己是民主国家。
对民主的争论,不仅存在于当今的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中间,也贯穿于整个民主的思想史和发展史之中;不仅存在于不同政治体系之间,也存在于同一政治体系内部。民主已经成为引发全人类思考的恒久性和普遍性的热点问题。如果把中外学者论述民主的书籍收集在一起,足可以装备一座不小的图书馆。要在一本只有六七万字的小册子中,全面阐述民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优点与局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克里克说,他“乐于接受写作本书带来的挑战”。现在看来,克里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克里克的代表作是发表于1962年的《为政治辩护》(In Defense of Politics),该书使他一举成名,并且已经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经典之作。《民主》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之一,初版发表于2002年,就其发
目录预览:
牛津通识读本:民主(中文版)
版权信息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言词与行为
第二章 启程处
民主:挑起战端的词
民主的两张面孔
民主与政体
罗马共和主义
第三章 共和主义与民主
政治统治
马基雅维里时刻
英国内战
美国的事业
法国大革命
第四章 托克维尔先生如是说
民主的危险
民主的优点和辩护
第五章 民主与民粹主义
难堪的事实
民粹主义
资本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民粹主义
当代民粹主义
第六章 现代民主的条件
现代民主的条件
日本发生的一件事
第七章 民主的公民资格
机构
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
公民资格
结语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