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人生
副标题:无
作者: 李银河
内容简介:
总序
万燕
事情还得从1998年9月20日在河北承德召开的第四届女性文学研讨会说起。那天晚上,会议安排与会代表座谈“女性文学与出版”的话题,我刚从门外走进会场,就被主持人提溜到话筒跟前“贡献”点子。脑子还没回过神来,只得硬着头皮上阵,贡献了诸如“女学人随笔丛书”、“女学人评论丛书”之类的歪点子,心想:谁爱折腾谁折腾去吧。
就此搁下不提。
转眼到了1999年初,广州方面有人策划出版“女博士随笔丛书”,向我约稿。后来七搞八搞有点“丛”不起来,要交给书商去操办了。我想,与其这样不尴不尬,不如把自己去年那个歪点子做起来,或许更有价值。恰逢7、8月间身体不适,无法写作,就和出版社张罗起这件事来。
当“点子”付诸实践时,一系列的问题也跟着出来了。
例如“女学人”这个概念的确定。人们会凭思维惯性质问:某某某能算女学人吗?那么,什么样的人算“女学人”?书斋出身有学位者?高等学府或科研单位从事研究者?自我潜心于某一研究领域却无职称者?不以任何学术为业的学养浸润者?答案非常不确定。
再例如是否只收文学领域女学人的随笔?其他领域的收不收?如果收了,她们是否能较好地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传递双重可能性——即在保有自身领域特点的同时创造散文随笔的独特风采?如果不收,这能算作规模比较整齐的女学人随笔丛书吗?丛书的姿态又应该如何?前卫的?不时尚的?怀旧的?在汗牛充栋的随笔集、散文集里,在众音浮喧的女性丛书里,再增加这么薄薄的十本书究竟有多大的必要?
而且,我们和大家一样,渴望也害怕走进大大小小的书店,那里面好书成林,坏书成堆,我们的丛书会尘埃落定在哪里?
问题确实很多,但是有两点定位最初就很清楚:避开小女人气,避开纯学术性。
站在这两点定位上思考上述一系列问题,图景就变得漸渐明晰起来:为了保有丛书的特征和实质,我们不再执着于“女学人”的内涵和外延,这个词不再受“术业有专攻”的囿限,而是
目录预览:
享受人生
封面
总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