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代

admin 2022年07月14日 69次浏览

失落的一代

副标题:无

作者: 潘鸣啸

内容简介:


简介
1968-1980年间,大约一千七百万城镇中学生被遣送到农村去。由于这些年轻人原则上必须在剩下的大半生中自我改造成农民,因此这场有组织的重要人口迁移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起的最彻底最根本的政治运动之一来进行的。由1955年至1966年之间已经分别组织过类似行动,不过范围小得多,而且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在中国一般都将最初的几次遣送宣传成是毛主席的创举,其实在当时情况下,是直接受了一种苏联模式的启发,那是1953年赫鲁晓夫提出的一项政策。然而,1968年起,在中国掀起的这场运动,从形式及规模上来说,在世界或在中国都构成一桩史无前例的事件。

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几百万有关青年(大约占那一代人的一半)的生活秩序,而且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的相当一部分,因为迫不得已必须给这一大批外来者腾出地方。根据毛泽东的旨意,运动被纳入“教育革命”总政策的范畴内,这就对当时的教育质量施加了极其负面的影响。连那些没有被遣送下乡的城市青年也深受该项政策之害。因此,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1966年掀起文化大革命之时正在读中学的青年,在1968年及1969年大批下了乡,他们对那特殊的一代尤其有归属感。在乡下平均待五六年,有些待了10或11年,p.14影响要比红卫兵运动持久,这后一场运动固然是起非凡的事件,但为时甚短,而且是前后脱节的。然而,整个西方世界都听说过红卫兵与文化革命,但很少人知道遣送“知识青年”下乡的运动。

目录预览:

​ 失落的一代
简介
几个词语的诠释
运动提出的几个问题
直接的资料来源
间接的资料来源
培养革命接班人
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
缩小“三大差别”
降伏红卫兵
加强毛的“魅力领袖”式威权
积极的动机:发展农村和边疆地区
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1)
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2)
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3)
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4)
低调的开端
大跃进失败后的加速进行
制度化及长期计划化
矛盾及保留态度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