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
副标题:无
作者: 荣宏君
内容简介:
引子(1)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近现代最重要的文化启蒙运动,给20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化界、思想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美术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之前,美术界已经在孕育一股改革之风。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一书中就指出:“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1918年,陈独秀与吕先生在《新青年》上就中国美术展开了讨论,“美术革命”第一次清晰地举出自己的大旗。遗憾的是,首倡国画变法的康有为,及首倡美术革命的吕、陈独秀,后来都由于从事别的工作,转移了注意力,没有再发表比较系统的文章来阐述、深化其美术革命思想。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康有为、陈独秀等提出的中国画变革与发展、创新的问题,在美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荡。比如,康有为的国画变法思想被他的学生徐悲鸿很好地吸收和继承,1918年5月,徐悲鸿第一次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演讲,便发出了“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的呼声。李叔同、李铁夫、陈抱一、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画坛学子先后出国学习,并将欧洲油画技法引入中国,以期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艺术来改变中国绘画现状。20世纪中国美术界星河灿烂,画坛出现了诸多代表性的人物,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成为构建中国近代美术史绚美蓝图的中坚分子。其中,由于徐悲鸿与刘海粟一直致力于美术教育,留给后世的影响尤为明显。徐悲鸿与刘海粟都主张用西方现代绘画技术来融合或者改良中国绘画,但是由于各自的艺术取向与人生价值观的不同,各自走的路线也不同。徐悲鸿从欧洲学成归国,带回了欧洲严谨的写实派绘画风格,刘海粟则主张艺术是生命的表现,注重艺术的表现性与艺术家的个性。迥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注定让徐悲鸿与刘海粟在不同的艺术高峰攀登,而早年同在上海的一些经历,又让这两位画坛领袖人物有了一段交集。由于画评人无心的一段文字,使得两位画坛领袖在此后几十年一直纠葛不断,
目录预览:
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
目录
《世纪恩怨》序(1)
《世纪恩怨》序(2)
缘起(1)
缘起(2)
引子(1)
引子(2)
章序
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1)
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2)
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3)
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4)
落入包办婚姻的窠臼(1)
落入包办婚姻的窠臼(2)
徐悲鸿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1)
徐悲鸿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2)
徐悲鸿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3)
徐悲鸿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4)
徐悲鸿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