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两千年
(副标题):无 ;
(作者): [美]罗伯特·D.卡普兰 ;
内容简介:
序言:死在遥远之地
眼下,卫星通讯越来越普及,在这样一个快速同质化的世界上,独特而不被人仿效的冒险经历越来越少。同时,信息的爆炸意味着各种事情被人忘记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冒险的经历就会使人情不自禁地以山川形势为载体来揭示过去和历史过程。
美国学者保罗·福赛尔(Paul Fussell)在《漂洋过海: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的文学行旅》中说,“写游记的秘诀”在于“使作者的妙悟与真实的材料相结合,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包含了深切的体验”。换言之,最好的情况是,游记的写作应当成为一种以最为活泼的方式来探讨历史、艺术和政治的技巧。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的《佛罗伦萨的石头》和丽贝卡·韦斯特女爵士(Dame Rebecca West)的《黑羊与灰隼》,都是我所知的典范。我虽然极为笨拙,仍然把这些作品视为指引我前进的明星。
《巴尔干两千年》的写作有些感性,会从最为具体的细节跳到最为抽象的内容:从克罗地亚的一个神职人员关于战争的愧疚(或无辜)的描述,跳到关于帝国的衰落的沉思。在罗马尼亚,我游历的地方相当多,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而在保加利亚,我只与一个人保持着私谊,并通过他来体验这个国家;在希腊,与其说我在那里旅游,不如说我在那里生活,因为我在雅典待了七年。我希望本书不拘一格的文风能够反映我在巴尔干游历经验的丰富多变。
南斯拉夫的黑山和罗马尼亚西北部的马拉姆雷斯等地区本书没有涉及,波斯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显然也未曾得到足够的关注。尽管那里发生了针对穆斯林的残暴行为,把波斯尼亚的民族冲突解释为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争端的延伸可能更为有效。因此,我在关于克罗地亚的那一章中探讨了波斯尼亚问题。我把关于阿尔巴尼亚的描述放在了“旧塞尔维亚”那一章中,因为我有意识地通过塞尔维亚人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的冲突来对他们进行解释。
尽管现在世人的
目录预览:
巴尔干两千年
版权信息
目录
致谢
绪言:必要的血与火
序言:死在遥远之地
序曲 圣徒、恐怖分子、鲜血与圣水
第一部分 南斯拉夫:历史的前奏曲
第1章 克罗地亚:“于是他们就可以去天堂”
第2章 旧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西岸”
第3章 马其顿:渴望摘星的手
第4章 白色的城市及其预言家
第二部分 罗马尼亚:拉丁人激情的释放
第5章 布加勒斯特雅典娜宫酒店
第6章 多瑙河的烦恼之角
第7章 摩尔达维亚:习惯于仇恨
第8章 德拉库拉的城堡那边的土地:布科维纳有壁画的修道院
第9章 特兰西瓦尼亚的声音
第10章 特兰西瓦尼亚的故事:花衣吹笛人的孩子回到了哈默林
第11章 最后的一瞥:蒂米什瓦拉和布加勒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