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十论
(副标题):无 ;
(作者): 秦晖 ;
内容简介:
秦暉认为,对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认识与乡村改革的认识无法分离。因而自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社会学“国家-社会”二元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出现了对古代中国社会“国家-宗族”或“皇权-绅权”的二元分析模式,强调宗族本位,强调乡村自治,强调伦理秩序。这种观点与受阶级分析影响的租佃模式形成对立,并在改革开放后重新进入内地后逐渐形成风趸。秦暉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它不仅无力解释王朝崩溃循环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易于迷惑人们对传统与现代的区分认识,从而有可能帮助各种历史沉渣借助现代的名目重新泛起,甚至推衍极端。因此,秦暉需要对传统中国乡土社会重新进行解读,也就是他在《传统十论》中的核心问题,即古代中国国家控制的整体图景和臣民人格的形成。
目录预览:
传统十论
简 介
从大共同体本位到公民社会
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道儒”与“法儒”
法儒与“抑兼并”
道儒与“不抑兼并”
“抑”与“不抑”之间
过程公正与跳出怪圈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绪论:“儒”与“吏”
一、“儒表”与“法里”
二、“儒表”之下的“法道互补”
三、连续的历史,循环的怪圈
四、“法道互补”的后果:行政不正义
五、“法道互补”与儒的“吏化”和“痞化”
六、“法道互补”的危机:行政不安全
七、法儒、道儒与纯儒:非主流儒家对“法道互补”的拒斥
八、西、儒皆灭,而“秦政”与痞风前后相因——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失误
九、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新儒学在新文化中的三种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