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副标题:无
作者: 费伊·邦德·艾伯蒂
内容简介:
序言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为什么要写孤独?每当我和人说起要写这么一本书的时候,对方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问题。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问。那些从来不曾与孤独为伴的人,可能也从未在黑暗之中体尝过孤独的边界。仅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孤独就似乎不再是一个奇怪的话题了,它变得无处不在。报纸和广播节目在讨论它;它成了全国性的流行病,我们有了“孤独部长”。在21世纪之初,我们发觉自己置身于“孤独流行病”之中,同时对孤独的担忧让这场流行病更加防不胜防。我们谈论着如传染病一般肆意蔓延的孤独,直到它成为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诚然,它已经成为某种方便我们将一连串不满悬挂于其上的挂钩。孤独有时会成为一个情绪的收纳箱:一种表达快乐缺乏、断裂感、抑郁与疏离,以及社交孤立的简称。也有例外情况。人们偶尔也寻觅与渴望孤独;不光是自有其历史的独处(solitude),同样还有孤独(loneliness)——这种痛苦的感受可以是身体上的、情感上的、象征意义上的、感官和态度上的断裂感。
那什么是孤独呢?为什么孤独看上去似乎无所不在?作为一名文化史学者,我耗费了大量时间去思考情感化的身体。我感兴趣的是:一种人们能够感知到但并未精准定义的情感状态能以多快的速度引起这样的文化恐慌?和其他诸如愤怒、爱、害怕、悲伤的情感状态类似,孤独是如何依据不同的语境而呈现出不同的意涵?孤独在多大程度上关乎身体,又在多大程度上关乎精神?以及,作为一种个体体验,孤独如何反映了更宏大的社会问题,比如性别、种族、年龄、环境、宗教、科学甚至经济,并被这些问题所塑造?
为什么孤独和经济有关?孤独的成本不菲,这就是它引起政府密切关注的原因。在西方,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孤独相关的健康与社会保险需求不断上涨。尤其是在西方,人们并不怎么关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没有留意孤独是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或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孤独会呈现怎样不同的样
目录预览: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全方位理解孤独的跨学科指南,助你远离情感黑洞的真诚之书!)
版权信息
目录
序言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导论 孤独,一种“现代流行病”
第一章 当“孤身一人”变成“孤独”:一种现代情感的诞生
第二章 一种“血液病”?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长期孤独
第三章 孤独与缺失:浪漫之爱,从《呼啸山庄》到《暮光之城》
第四章 丧偶与丧失:从托马斯·特纳到温莎的寡妇
第五章 晒图焦虑症?社交媒体与线上社区的形成
第六章 一颗“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反思老年孤独
第七章 无家可归与漂泊无根:没有一个能叫“家”的地方
第八章 喂养饥饿:物质与我们孤独的身体
第九章 孤独的流云与空荡荡的容器:如果孤独是件礼物
结语 在新自由主义时代重构孤独
延伸阅读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