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

admin 2024年03月20日 24次浏览

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黄梅著;

内容简介:

再版前言
得知部分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作品即将再版,而拙作《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忝列其中,我觉得很幸运,同时对三联书店在一意追求经济效益的时潮中支持学术、倡导思想的举措深感敬重。
《推敲“自我”》初版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存在若干疏误。对此我一直心存遗憾。再版给了我修订的机会,虽然只是小修小补,毕竟得以了却一个心愿。而且,就思考主题和基本论述而言,我以为原书尚不需大改。西方学术工业年年有新品推出,如果今天来写同一论著,参考书目和引文等等自然会有所不同。但是,该书以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学人的独特视角切入,试图通过细读18世纪英国小说辨识现代社会中个人“自我”与群体/他人关系的危机,其问题意识、思想理路和具体分析并未过时,仍可一读。
《推敲“自我”》动笔于二十多年前。
我们这一茬人不知不觉走到了回首往事的年纪。这两年因为亲友忆旧,我“遭遇”了自己在“文革”期间留下的一些文字,简直有些不敢相认。当年的我下笔那么直白粗率,情绪那么慷慨激愤,而且其中“我”字的出场率高得令人惊愕。这使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过了多么长远的路。
回想起来,如果不计少年时代学习雷锋和不断“斗私”的体验,我对于“自我”或“个人”的疑惑始于“文革”结束之后。当时,伴随伤痕文学、朦胧诗等等问世出现了强调“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以及“恶是历史发展动力”的高声浪言说,我隐约地感到这类议论似有偏颇。1980年代中期我在美国留学,读了不少18—19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文化哲人卡莱尔曾在维多利亚时代将要揭幕之际撰文剖析时风世情,包括一时热络的道德哲学研讨和“善感情调的统治”(the reign of sentimentality)。他认为这些及其他种种“自我关注”表现都是病象,还引用了医家箴言“健康人不觉其康健,唯患病者深感其疾苦”(1)。他的话触动了我。是的,有关个体/个人喧嚣的自我意识显然也并非亘古天然

目录预览:

​ 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再版前言
目录
绪言
第1章 贝恩和复辟时代的遗产
一 复辟时代的两种文学
二 “老”故事中的“新”角色
三 “贝恩的追随者”
第2章 笛福笔下的精神飘流
一 新世界的创业英雄
二 鲁滨孙的“在场”和“不在场”
三 罗克萨娜的“罪”与“罚”
四 笛福与对“人性”的推求
第3章 讽刺的机锋
一 “南海泡沫”
二 哈哈镜里看英国
三 审视语言和思想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