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副标题:无;
作者: 杨宽;
内容简介:
前言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和创新的时期,从此变革了古代贵族统治的礼制,开创了秦、汉以后统一的局面。王夫之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是不错的。这时无论经济、政治和文化学术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新发展,对于此后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秦、汉以后,不但以小农经济作为立国的基础,是沿袭战国的成就;而且所有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制度,都是沿袭战国而有所发展的。战国时代文化学术上的光辉成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巨大,其中九流十家的学说与理论,可以说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为此,我们对战国史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然而要作深入研究困难很大。因为现存的战国史料,残缺分散,问题很多,年代紊乱,真伪混杂,既不像春秋时代的历史有一部完整的编年体的《左传》可以凭信,更不像秦、汉以后每个朝代有完整的历史记载。战国史料所以会如此残缺散乱,有个特殊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焚书”所造成的。秦始皇焚烧“《诗》、《书》、百家语”与《秦记》以外的东方诸侯史记,因为“《诗》、《书》、百家语”,民间多有收藏,秦始皇不能尽烧,后来能够重新发现,而东方六国史官的记载只藏在官府,一经焚毁也就完了。当司马迁著作《太史公书》(即《史记》)的时候,号称“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可是战国史料只有《秦记》和纵横家书。由于秦国原来文化比较落后,秦国史官所记的《秦记》,比较简略,“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正因为如此,《史记》中战国部分记载有不少错乱,特别是所记东方六国的史事,不但很多缺略,而且年代有很多紊乱。
司马迁所作《史记》,所凭的战国史料,除《秦记》以外,主要是战国纵横家书。司马迁说“战国之权变亦有颇可采者”,即指纵横家书而言。秦、汉之际和汉代初年,纵横家游说和献策之风,相沿未替,所谓“纵横长短之术”正递相传授,因而纵横家书的各种选本仍多流传,不为“秦
目录预览: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全二册) (杨宽著作集)
目录
版权页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
出版说明
前言
凡例
引论上篇 战国史料之鉴别
引论下篇 列国纪年之考订
卷一 周贞定王元年(公元前四六八年)至十六年(公元前四五三年)
卷二 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四五二年)至周威烈王十一年(公元前四一五年)
卷三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四一四年)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〇三年)
卷四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四〇二年)至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三八一年)
卷五 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三八〇年)至周显王七年(公元前三六二年)
卷六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三六一年)至十五年(公元前三五四年)
卷七 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三五三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三四四年)
卷八 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三四三年)至三十五年(公元前三三四年)
卷九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三三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三二二年)
卷十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三二一年)至周赧王元年(公元前三一四年)
卷十一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三一三年)至七年(公元前三〇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