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百姓家

admin 2024年10月29日 65次浏览

寻常百姓家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未知;

内容简介:


序一洪子诚么书仪的父亲母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河北丰润县农村,后来迁往唐山。在四十年代中期,落脚北京城,很长时间居住在西城。和许多中国的普通人、普通家庭一样,在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动荡、变化激烈的时代变迁中,他们的遭遇、命运,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这期间发生的政治运动、社会变革、经济转折的浪潮。《寻常百姓家》讲述的,就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特定的某些普通人的物质、精神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期待、向往,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的喜怒哀乐。这里提供的事实、生活细节,正是以某一特异的“细胞”的剖面,来显示社会变迁的约略光影。么书仪相信器物、情感、想象,会因时间的淘洗、磨损而改变面貌,她也经常为这种不可阻挡的损毁而伤感。但她更相信,诸如责任、诚实、自尊、羞耻心、努力等等的“人生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她认为,对于自己来说,这要比另外的那些有时显得很辉煌,但其实是虚幻泡沫的东西重要得多。个体对时代潮流虽然难以抗拒,不过,世代积累的普通人的生存智慧,也构筑了各种空间、缝隙,以保存、延续某些世代相传的生活伦理和情感方式。么书仪是个认真的人,从我这种不太认真、随遇而安的人看来,有时认真得有点过分,因此或许可以称之为“较真”。目睹她做元代文人心态、晚清戏曲变革的研究那么辛苦,心想写一本回顾过往的书,对她殚精竭虑的学术研究,应该是一种放松和调剂。至少,“记忆”的模糊性质、不确定性,它存在的某种“再创造”的特点,可以降低那种“较真”的程度了吧。后来发现这是错了。为了准备写这本书,她在父母亲健在的时候录制了几十盒的录音不说(用的仍是老式的磁带录音机,不是数码录音笔),还不厌其烦地查对资料,找“知情人”反复核对事件发生的日期和具体细节。另外,因为回忆中涉及许多人和事,它们并不都适合“秉笔直书”,带着很不情愿的心情做详略增删的处理,选择恰当的措辞和表达,也都让她苦恼而费尽心思。有的时候,她也明白不必全这么去

目录预览:

​ 寻常百姓家(年轮)【一户普通人家在20世纪中国的生活记录】
开始
序一
序二
一 父亲叙述的家族和历史
与“双盛永”一生相守的祖父和叔祖父
四十年代——父亲的历练和成熟
二 母亲叙述的家族和婚姻
“门当户对”——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婚姻
“客大压店”——母亲的婚姻
外祖父的悲剧
三 小茶叶胡同14号
父亲经历的“镇反”“三反”“五反”运动
我的快乐的童年
四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前六年
父亲从“做股票”到“做行商”
兄长的命运
父亲的“历史问题”
五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后十一年
父亲在“生产队”做了装卸工
“困难时期”的父亲和母亲
父亲做了“临时工”
父亲和母亲的“文革”经历
父亲和母亲的“自愿上山下乡”
六 父母的北流村十年
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
家庭支柱“老三”和她的命运
我所看到的父亲和母亲的北流村生活
七 回城之后
两年多的“临时工”
十二年的“个体户”
十一年的“老股票”
八 母亲是树
母亲遇事有见识 有担当
让女儿们懂得做人的规矩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