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
副标题:无;
作者: 林佳禾,胡慕情,郭育安,游婉琪,萬宗綸 等;
内容简介:
用記者的眼、人類學者的心、地理學家的魂
認識我們從未真正理解的東南亞
過去的南向,是投資者尋找商機、謀求生存活路的經濟戰略
新世代的南向,是以更寬廣的角度,誠心探索、建立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我們與東南亞的距離
說起東南亞,過去許多人想到的不外是投資經貿的新市場,或是充斥動亂、貧困、社會內部歧異紛雜等既定印象。然而在新移民與移工大量加入臺灣島嶼社會、經歷多元文化洗禮的我們,如何突破刻板印象,採取持平的角度認識東南亞,甚至發展出不同於以往的互動關係?
本書六位身分、研究背景各異的作者,他們或許非「南向」的先行者,卻是抱持著想要真正認識某個邊陲部落,或是挖掘社會議題、關心人權與環境的態度,身體力行在東南亞蹲點做採訪或田野調查。在他們的研究報導中,可以看到許多以往被忽視的議題故事:
中國因素:中國的投資計畫,為馬來西亞帶來哪些政治、經濟的影響?
填海造陸:新加...
目录预览:
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導論:臺灣人在亞細安
【Part 01】圖解 亞細安的歷史
東協是怎麼樣煉成的?
一九四五年-一九六七年 動盪的東南亞
冷戰時期
印度支那─東南亞的冷戰火藥庫
東南亞公約組織
萬隆會議
東南亞協會
馬來亞≠馬來西亞
大馬來西亞計畫
菲律賓和印尼:不!我們反對!
馬菲印組織
馬來西亞的最終格局
東協誕生的最後一哩路
亞細安宣言
東協成員國演進圖
【Part 02】當代亞細安五大關鍵字,走讀東南亞
原住民族─深入菲律賓部落,聆聽居民面對開發案的真實心聲
填海造陸─沿著海岸線變化,洞見新加坡的小城大國夢
邊陲發展─從台塑河靜鋼廠,看越南北中部的社會變遷
中國因素─染「紅」的馬來半島:關丹三部曲
世界遺產─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的文化地景與燕窩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