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痕-我与性社会学互构
;
副标题:无;
作者: 潘绥铭;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学术研究回顾,以他从1981年开始的经历与心路为线索,详细介绍了性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其纵向描述,以作者投入某项研究的年头为序(他几乎全都是第一个投入该研究的);横向描述,则以性社会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为线索(作者几乎涉及一切方面)。也就是说,通过作者一个人的经历,反映出了中国性社会学这个学科的发展脉络和全貌。
目录预览:
风痕-我与性社会学互构
版权信息
一点说明
1981—1988,我怎么开始研究“性”
研究之始:看,有设计地看
问卷调查,蹒跚学步
贵人相助
1987,社会性别理论的虹吸
论述女性的性权利
提出“性与性别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中的性生活
1988,从历史学到初级生活圈理论
性的载体,不是个人而是“圈”
性的差异是初级生活圈的建构
理论意义与学术论敌
1988—2004,从性学走向性社会学
“性”为什么值得研究
可怜天下夫妻情
从“性科学”脱颖而出
1989—2016,互动的性权利
2008核心观念:性的人权道德
2016:性权利的新解
1990—2010,预防艾滋病,我的参与和体验
专家一度
学相异,人和合
1991年以降,致青春
2010:调查全国少年之性
中国独一无二:“单性别成长”
性教育:理念为先
90年代:性关系研究
当今的二奶
专偶制剖析
1993,论证中国的性革命
发生的时机与背景
独生子女政策=性革命之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