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情绪整理术
;
副标题:无;
作者: 岩井俊宪;
内容简介:
前言
有时候,我们会在职场、在家里发脾气,会对未来有很多担心,会莫名地沉溺在抑郁的心境中难以自拔,还总是对自己的性格、外表怀有自卑的感觉。
像这样经常感受着负性情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情绪被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需要重新压抑……像这样重复“压抑情绪—情绪爆发—再压抑情绪”过程的人,近来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还有,大家可能认为,一个人的情绪模式遗传自父母,并在后天养育环境中被逐渐塑造而成,所以我们是无法改变自己的情绪模式的。
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经常把我和周围的人当作出气筒。母亲的嫉妒心很强,她不但总是吃着父亲的醋,对我的事情也要一件一件地审问。所以我担心,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像父母那样性格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人应该不少吧。
但是,阿德勒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关于遗传的问题有这样清晰的观点:遗传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要。比起一个人被遗传给予了什么特质,更加重要的是一个人怎么利用小时候被遗传给予的这些特质。同样的,“是否使用情绪”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换句话说,即使你整天用怒气冲冲、患得患失、火烧火燎的情绪模式与周围事物互动,也并不能说这都是遗传的恶果。至于成长环境,虽然对你有影响,但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还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决定性”。
某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情绪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而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阿德勒心理学站在与这些观点完全相反的立场上,强调情绪的“自我决定性”,认为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使用情绪,即人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与思考、行动一样,是人类必备的基本心理功能之一,
目录预览:
阿德勒的情绪整理术
前言
第一章 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其实你已经在驾驭自己的情绪了
负性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容易调控的情绪种类
阿德勒认为可以控制的激情
喜悦有时候也会变成负性情绪
控制情绪的理性信号灯
控制情绪不是要压抑情绪
利用理性回路保持自责和他责的平衡
面对情绪事关幸福生活
第二章 借助愤怒认识真正的心情
你为什么要愤怒?
怒气冲冲背后的四种目的
聚焦愤怒的后果
愤怒绝不是不好的情绪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
提取隐藏在二次情绪背后的一次情绪
用第一人称表述一次情绪信息
缩放自己的愤怒
用提醒对方“注意”来代替愤怒
有效传递期待、提醒注意的两种方法
软化自己的信念
在“建设性—非建设性”判断轴上思考
“不原谅”转化为“怨恨”
怨恨持续的三个条件
撞上难以消除的怨恨
宣布与怨恨告别
第三章 焦虑教会我们的人生课题
说不清道不明焦虑的真身
焦虑与恐惧的区别
通过明确对象改变焦虑情绪的性质
担心与焦虑的不同在于支配性
焦急是介于焦虑与恐惧之间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