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
;
副标题:无;
作者: 张敏杰;
内容简介:
序言 老槐树、驴头虫及其他
——《山海经》的打开方式
一
《山海经》很古老。按传统说法,书出于虞夏之际,作者可上推至大禹和他的臣属——伯益(或作伯翳),大禹主治水,伯益主记山川物产、八方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所记,上接洪荒远古;所载,多为圣贤遗事,视域宽广,无远弗届,笔触可至海外、山表乃至神界,无怪乎“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郭璞《注山海经叙》)。这部古老的奇书怪书,有着强劲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津津乐道书中的神话传说,好奇书里的奇珍异物、大小怪兽;学者们对那时的河水经流、山系方向、山与山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图腾崇拜的分布等等,同样念兹在兹。1
今天学界普遍认为,此书非一人一时之作,是世代累积、转相附益的产物,作者不详,大约在战国前后成书,西汉时又有增删;说是“经”,究其本源,又并非儒家经典之“经”2,而有经历、经过之意,即以山、海为框架,是先民对经行的世界所做的较为详细、完整的记录,其中不少当是方士、巫师的贡献;书一度附有图,经文、图画并行,后来图画散佚失传。
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卷帙可称繁重。《山经》,书中称《五藏山经》。藏,谓内,“五藏”意谓五篇所记山川皆在内地。海,凡地大物博者,皆可称之为海。按《尔雅》之见,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海内,意味着较近;海外,则较远。大荒,是说极远之地,故而《荒经》可视为《海经》的一部分,是对《海经》的补充。由此,一般把全书分成两大块,一是在华夏范围内的“山”,一是不在华夏范围内的“海”。整体而言,《山经》以叙述山川物产为主,有神话、怪物、祭祀等夹杂其间,内容较平实雅正;《海经》部分的形式为地志,内容则以“语怪”性质的神话传说为主,地理学价值逊于历史文化价值。
《山海经》,顾其名,思其义,看似在讲古地理知识
目录预览:
读山海(全两册)
山经篇
序言 老槐树、驴头虫及其他
卷一 南山经
南山首经
南次二经
南次三经
卷二 西山经
西山首经
西次二经
西次三经
西次四经
卷三 北山经
北山首经
北次二经
北次三经
卷四 东山经
东山首经
东次二经
东次三经
东次四经
卷五 中山经
中山首经
中次二经
中次三经
中次四经
中次五经
中次六经
中次七经
中次八经
中次九经
中次十经
中次十一经
中次十二经
海经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