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改革与变法:熙宁变法的源起、流变及其对南宋历史的影响

admin 2025年09月06日 24次浏览

北宋的改革与变法:熙宁变法的源起、流变及其对南宋历史的影响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梁庚尧;

内容简介:

序本书原是我在台大历史系讲授「北宋的改革与变法」课的讲稿。讲授这门课,始自民国八十六学年,通常是隔年开授一次。我在民国一○二年七月底退休,退休后,仍然在次年上半年,也就是一○二学年下学期,以兼任教师的身份讲授了一次。此后在下学期只开授带领研究生读书的「专题研究」课,不再开讲授课;一○三、一○四两学年的上学期轮开其他讲授课,至一○五学年,我更因身体健康的关系,连讲授课也不再开授,只开「专题研究」课,于是一○二学年下学期的那一次,成为「北宋的改革与变法」这门课的最后一次讲授。这门课初开授,正值系里调整已实施多年的大学部课程。新的课程规划,在中国史方面,原本一年级必修一学年,由一位教师讲授的「中国通史」课,改为一、二年级必修的「中国史」课,并依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等各具特色的四个时代划分为四个学期,由四位各具该时代专长的教师来讲授。原本学生在修习过「中国通史」课之后,须选修主要如秦汉史、隋唐史等以朝代划分的断代史若干门,系里虽开有如「中西交通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等专史课,但为数不多;课程调整后,改为减少断代史课的开设,学生在修习过「中国史」课后,主要修习以政治法制、思想文化、社会经济来划分的三大范畴课程,课程可以是断代史课,或是专史课,也可以是专题式课程,授课教师视讲授内容分别将课程归属于不同的范畴,一门课也可以同时归属于一个以上的范畴,学生则须选修不同范畴的课程若干门。「北宋的改革与变法」这门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专题式的断代史课开出,我同时归之于政治法制和社会经济两大范畴,所以如此,是因为庆历改革与熙宁变法是北宋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两次政治事件的产生背景与后续影响,除了牵连到国内政争与对外关系之外,又与财政、社会密切相关,因改革与变法而实施的各项政策,也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这两个因素,而我在讲授时,则是以国家财政、国内政争与对外

目录预览:

​ 北宋的改革与变法:熙宁变法的源起、流变及其对南宋历史的影响
目 录
第一编 庆历改革的缘起、经过与影响
第一讲 庆历改革前的情势
第二讲 改革的推动与挫折
第三讲 遗留与影响
各编通用及第一编参考书目
第二编 宋神宗时期新法的酝酿与推行
第四讲 熙宁变法的酝酿与实施
第五讲 新法的内容与由来(上):熙宁二、三年颁行的新法
第六讲 新法的内容与由来(中):熙宁四年颁行的新法
第七讲 新法的内容与由来(下):熙宁五、六年颁行的新法
第八讲 阻力与偏失
第九讲 对外政策
第二编参考书目
第三编 北宋晚期的党争与政策的反复
第十讲 党争的激烈化(上):熙宁、元丰年间的新旧党争与新党内争
第十一讲 党争的激烈化(中):司马光在洛阳与王安石在江宁
第十二讲 党争的激烈化(下):从元祐到宣和的曲折变化
第十三讲 元祐时期新法的存废
第十四讲 绍圣以后新法的复行
第三编参考书目
第四编 新法对南宋财政、政策与制度的影响
第十五讲 财政进一步的集权中央
第十六讲 从保甲法到保伍制
第十七讲 源自方田均税法的经界法
第十八讲 其他政策、制度对新法的承袭与变化
附录 南宋保伍在抗御金、蒙及防治内变、走私过程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