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三部曲:分离焦虑

admin 2025年09月02日 22次浏览

依恋理论三部曲:分离焦虑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約翰·鮑比;

内容简介:

	  繁体中文版审定序  最原始的焦虑与创伤,来自分离与感受不被爱

	文/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

	英国爱丁堡大学谘商与心理治疗学博士 翁士恆

	

	审定这本书的时候,正是与一群受到家庭与身体创伤孩子相处的时候,心中五味杂陈。约翰.鲍比(John Bowlby)的研究结果与文字,一一的应证在这些辛苦孩子的身上,这些孩子情绪压抑而行为爆裂,既渴求爱又破坏着所有被爱的可能。矛盾又意欲撕裂的情感,在这些孩子的所有关系中一再出现。而我,是一个既被渴求又欲毁灭的客体,在每次的相处中辛苦的寻求倖存的机会。

	约翰.鲍比给了这些孩子的处境最清楚的答案:分离是最原始的焦虑,而感受自己不被爱是最深的恐惧。这些孩子很辛苦,正经历着父母失序的困境,或者暴力的对待,对于他们来说,爱一个人与被一个人所爱是如此困难,而「觉得不被父母所爱」却如此容易。其证据如此明显的充斥在生活环境之中,因此他只能用尽一切不让世间规则成形,最好是一个不用看也不用思考的世界,这样就不用进入「不被爱」的恐惧里。孩子的失序,其实是对现世的抵抗,拒绝任何提醒他「不被爱」的所有可能。

	而最惊悚的,是他们的父母也历经过相同的成长经验途径,父母不是不爱,而是不知道怎么爱,因为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不得不给了孩子「不爱」的存在证据,这样的证据既熟悉却漠视,从亲代传给了子代。创伤,正在代间传递着。

	临床工作者──医师、社工、心理师、教师等等都希望能打破这个锁鍊。而约翰.鲍比认为,只进行孩子的工作或者只做父母的工作,终将徒劳无功。唯有同时工作,将亲子之爱的牵绊从代代之间细心搓揉、丰富与稳固,创伤才有抚慰的可能。

	重要的不是教养方式,而是彼此依恋的生活自身

	这本书无疑是关心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约翰‧鲍比更深化对于依附关系的探讨,将所有有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娓娓道来,以精

目录预览:

​ 依恋理论三部曲2:分离焦虑
【繁体中文版审定序】最原始的焦虑与创伤,来自分离与感受不被爱
【简体中文版审定序】依恋理论,让我们更理解母婴关系
【前言】探索幼儿分离焦虑,从而建立温暖、亲密、稳定的母婴关系
PART1 安全、焦虑以及沮丧
第1章 人类悲伤的原型
幼儿与母亲分离后的反应❶
引起「与母亲角色分离」强烈反应的条件
缓和分离反应的条件
关键变项:母亲角色是否在场
第2章 分离与失落在心理病理学中的地位
心理病理学对于分离焦虑的研究演进
分离焦虑与其他焦虑的形式
解释幼儿分离焦虑的六大理论与其自身挑战
第3章 人类幼儿对于母亲是否在场时的行为表现
自然观察法,观察孩子与母亲分离的行为反应
实验研究法下,观察孩子的分离焦虑
分离反应的个体发生学
第4章 非人灵长类动物对于母亲是否在场时的行为表现
自然观察法下,研究灵长类幼崽与母亲分离的反应
灵长类幼崽面对分离的早期实验性研究
PART2 研究人类恐惧的动物行为学观点
第5章 焦虑与恐惧理论的基本假定
联结恐惧的焦虑感
佛洛伊德的动机模型及其影响
是「让人困扰的恐惧」,还是「与生俱来的恐惧」
从演化的观点,来看焦虑与恐惧
第6章 预知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