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的盛宴

admin 2023年09月03日 31次浏览

流氓的盛宴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朱大可;

内容简介:

​ 作者继续深入历史。这部学术著作并不企图建构理论体系,却分明有着沉重的思想力度,它甚至修正了关于中国漫长的专制主义社会的静态“超稳定”结构这一流行论断。在作者看来,国家/流氓这一对偶制乃是历史循环其间的结构性巨型框架:中国王朝的历史正是在国家主义/流氓主义、国家社会/流氓社会、极权状态/江湖状态之间振荡与摆动——这种耗散性的摆动获得一个动态稳定的型构,而线性历史(国家)的总体进程中又隐含着大量分叉历史(流氓)的细节——国家主义和流氓主义的互动就此平分了中国历史,并维系了中国王朝的漫长生命。不过,这一思想只能视为本书言说的遥远而艰深的背景,它重点阐释的毕竟还是当代中国话语中的流氓景象。
那么何谓“流氓话语”?按作者的解释,乃是以所谓的“反讽话语”体系对抗国家主义“正谕话语”体系的自我书写,它大量使用酷语(暴力话语)、色语(色情话语)和秽语(污言脏词),以期消解国家话语对意识形态的掌控。这种书写方式倒是可能指向个人自由主义的广阔语境,便于在各种话语领域表达原创力量。作者分析的话语样本涉及当代文学(诗歌、小说)、美术、影视、摇滚乐、建筑、网络文化诸门类,由此制造出一个“五四”迄今的庞杂的流氓话语谱系。
一般而言,国家话语和流氓话语各自言说,泾渭分明。但当赵本山的小品被国家主义美学接受并赢得热烈而又广泛的群众呼声时,这表明流氓话语很可能具有软化僵硬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力量。的确,国家话语和流氓话语并不总是对立的,在某种情况下它们达成和解是可能的。类似的现象,朱大可称之为“流氓国家主义”,亦即流氓主义的“天鹅绒革命”。不过,它无可避免地象征着文化精神标杆的矮化——然而它拥有广阔的市场。正是流氓主义、国家主义和市场主义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当下中国话语的普遍征候。不是吗?我们正在倾听和叙说着诸如此类的话语。显然,当此话语变革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出了问题。
熟悉朱大可写作方式的人不难发现,他善于运用巴洛克式夸饰语言,能够把理性的批评议题生生玩成话语能指的盛宴。相对于国家主义学术的“正谕”面孔,朱大可的批评话语本身就属于他所阐释的流氓主义“学术”的一部分。反讽、解构以及符号学分析,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拿手好戏,他当真是耍惯了罗兰·巴特式的解剖美学经验的锐利手术刀——所谓的“朱体”由此生成,而《流氓的盛宴》是为集“朱体”之大成者。
一直以来,国家主义/流氓主义的对偶阐释框架,已深深嵌入到朱大可的批评话语实践中,它风姿绰约地充任了作者解读中国本土美学经验的基本工具。在他手中,这一解读工具显得如此有效,人们大可称之为“流氓主义”文化批评——在此,它跟朱大可所批评的事物构成了极为有趣的互文关系。

目录预览:

​ 流氓的盛宴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
色语、酷语和秽语:流氓叙事的三大元素
当代流氓叙事的文学先驱
缅怀 80 年代之一:政治解冻下的身份焦虑
缅怀 80 年代之二:酷语和色语的文化寻租
缅怀 80 年代之三:本土流氓话语的现代崛起
"王朔主义"的诞生
流氓话语的诗歌摇篮
国家话语转型及其美学跃进
帝国话语的历史复兴
泼皮短语、流氓肖像和情色叙事
口语派诗歌的流氓面容
流氓话语的诗歌摇篮
历史上的流氓词根地图
狭义流氓学的政治叙事
广义流氓学的论域和使命
流氓研究的三个历史分期
流氓学的四大类型
乡村暴力美学之一:杨争光的方言叙事
乡村暴力美学之二:莫言的肉刑之歌
乡村暴力美学之三:余华的喋血书写
三重身份的社会迷津
政治身份的辨认程序
身份秩序的间歇性瓦解
流氓时代的零度身份
仇恨政治学初阶:
"五四新文化":现代酷语的星星之火
五大关键词:
中国流氓的精神分析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