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洞察、共情与联结
;
副标题:无;
作者: [美] 贝姬·肯尼迪;
内容简介:
前言
“贝姬医生,我家女儿5岁,最近总是欺负她妹妹,对大人没礼貌,到了幼儿园也没法适应。我们怎么说她都没用,你有办法吗?”
“贝姬医生,我家孩子本来已经学会上厕所了,可是最近又把家里尿得到处都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试过奖励和惩罚,但是好像没什么用。你能帮帮我吗?”
“贝姬医生,我家孩子12岁了,一点也不听话,都快把我给气死了!你得帮帮我呀!”
看见孩子:行为是了解孩子内心困境的线索
没问题,我可以帮忙。我们一起来把问题解决掉。
我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多年,帮助父母们解决了许多令他们头疼不已、看似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虽然从表面上看,具体情形各不相同——5岁的女儿一副毒舌,原本已经学会如厕的孩子突然出现退行,少年桀骜不驯——但天下父母的愿望其实都一样,都想改进自己的育儿方式。我总能听到父母们这样讲:“我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可又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你能教教我吗?”
治疗开始后,我会先跟父母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行为。行为是了解孩子内心困境的线索,也往往能反映整个家庭的症结。分析了行为,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就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欠缺哪些技能;就能知道父母在意什么,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就能把“这孩子什么毛病?你能治好吗?”转变为“孩子有什么难处?我能做些什么?”甚至“对于这一切,我有什么感受?”。
治疗的核心是帮助父母走出绝望和痛苦,重拾希望,重获力量,甚至激发自省。不过,我靠的并不是那些最流行的育儿技巧。我不会建议父母们使用关房间、给小红花、奖励、惩罚,或者对问题行为装作没看见等做法。那么我建议怎么做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行为只是冰山看得见的部分,看不见的是孩子无比渴望被理解的整个内心世界。
转变视角:我们的目标不是塑造行为,而是培养人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临
目录预览:
看见孩子:洞察、共情与联结
前言
第1部分 贝姬医生的育儿准则
准则2 真相不唯一
准则3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职责
准则4 婴幼儿时期至关重要
准则5 永远都不晚
准则6 心理韧性>快乐
准则7 行为是一扇窗
准则8 减少羞耻感,让关系更亲密
准则9 说真话
准则10 不要忘记自我关照
第2部分 建立亲密感,改善行为
实战2 孩子不听话(或者说,不合作)怎么办?
实战3 如何应对孩子情绪化地发脾气?
实战4 如何纠正伴随攻击行为的发脾气(打人、咬人、扔东西)?
实战5 怎样化解手足之争、二胎矛盾?
实战6 怎样纠正孩子的无理与对抗?
实战7 孩子爱抱怨,怎么引导?
实战8 孩子说谎怎么办?
实战9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和焦虑?
实战10 孩子总是害羞和犹豫,怎么办?
实战11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无法忍受挫折?
实战12 孩子吃饭难,怎么办?
实战13 为什么允许孩子遵从内心的感受很重要?
实战14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哭泣?
实战15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实战16 是否要纠正孩子的完美主义?
实战17 怎样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实战18 我们可以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问题?
实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