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论教育
;
副标题:无;
作者: 伯特兰·罗素;
内容简介:
引言
世上肯定有许多和本书作者一样的家长,既迫切希望让年幼的孩子尽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却又不情愿让孩子接触大多数现有教育机构的弊端。孤立个体的努力绝不能解决这些家长的困难。当然,我们可以请家庭教师来教育孩子,但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了同伴。孩子是天然渴望同伴的,而且少了同伴的教育必然会缺失某些关键的要素。此外,如果一个男孩或女孩因故感到自己是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怪人”,其影响是极其恶劣的。这种感觉归根到底是因为父母,几乎肯定会引发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使孩子专门喜欢父母最讨厌的东西。
基于这些考量,认真尽责的家长可能明知学校有严重问题,还是不得不把孩子送进去,只是因为家长觉得根本不存在令人满意的学校。就算有,也不在自己家附近。于是,认真负责的家长就不得不承担起教育改革的事业,不只是为了社区的福利,也是为了自家孩子的利益。如果家里条件好,家长未必要为了解决私人难题而要求所有学校都是好学校,只要有几所位置方便的好学校就可以了。但是,对工薪阶层的家长来说,除了小学改革别无他法。因为一位家长赞同的改革,另一位家长可能表示反对,所以只有积极的教育宣传方可奏效,而要证明宣传的实效,只能等到改革者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很久。于是,出于对自家子女的爱,我们只好一步步进入了广阔的政治和哲学领域。
在本书之后的篇章中,我要从这一广阔领域出发,尽可能保持超然。我要说的大部分内容,并不依赖于我本人在当代重大辩题中持有的观点。但是,完全不依赖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子女所受的教育,必然依赖于我们心中理想的人类品性,以及我们对子女在社会中扮演何种角色的冀望。和平主义者不会希望孩子接受军国主义者看好的教育;共产主义者的教育观念不会与个人主义相同。一道更根本的鸿沟横亘在这两类人中间,双方绝不可能达成共识:一方将教育视为灌输某些明确信念的手段;另一方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独立判断力。这些问题是无可回
目录预览:
罗素论教育(英美现代教育哲学的奠基之作。着名学者何怀宏长文探索罗素的思想世界,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版权信息
经典语录集锦
何怀宏 世俗幸福以外,人是不是还有一些更深的渴望?
引言
第一部分 教育的理想
第一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部分 品性教育
第三章 一岁前的教育
第四章 恐惧
第五章 玩耍与遐想
第六章 建设
第七章 私心与所有权
第八章 诚实
第九章 惩罚
第十章 同伴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爱与同情
第十二章 性教育
第十三章 保育学校
第三部分 智力教育
第十四章 一般原理
第十五章 14岁前的课程安排
第十六章 最后的学年
第十七章 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
第十八章 大学教育
第十九章 结语